受疫情影响,年后直播越来越火热,直播卖货成为了商家青睐的卖货方式。小金的朋友圈里每天都有各种直播的宣传,最近还出现了理财的直播。理财还能直播?今天小金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理财直播火热
5月28日,支付宝宣布打通淘宝直播,正式开放平台直播能力。
6月,由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合作策划并协同执行的一场理财金品直播90分钟内吸引了226万人观看,30分钟内交易量突破了5亿元,单场累计交易量15.5亿元。这位主播是一位理财专家,首次直播,全场就说了9句话,可谓是十分“独特” 了。
6月22日,工行也进行了直播首秀,主要是面向中老年朋友科普理财防骗知识,开播一小时就吸引了超60万粉丝观看。
6月28日至7月3日这短短几天内,多达近40家金融机构在支付宝上开设了107场理财直播。据支付宝官方数据显示,截止6月底,累计已有超3400万人次观看理财直播;每场直播观看人数少则2万人,多则数十万人;其中超10%的直播观众是中老年,学习理财知识的热情高涨。
今年理财直播突然火热,受疫情影响因素较大,但是理财直播其实并不是从今年才开始的。
理财直播发展史
2016年网络直播初露锋芒,7月易方达、九泰、广发等18家基金公司陆续与视吧展开深度合作,开始试水直播理财。
2017年,中国银行以网络直播方式开启线上销售渠道,为打造“轻网点”“微银行”的线上产品销售模式进行尝试。不过当年恰逢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伊始,市场形势不明确,监管日趋严厉,理财直播并未发展起来。
2019年双11,国泰君安、申万宏源证券、中信建投证券、浙商证券、国金证券等相继试水直播,不少“讲师”的粉丝数已经多达十余万。
2020年3月8日,支付宝打通直播之前,其实就有不少银行已经开始进行线上直播,比如交通银行沃德理财室推出了“风华有佳人”女神节专属直播;中国银行则推出“春暖花开,只等你来”女神节贵金属直播活动。
从一开始的毫无水花,到现在的一片火热,理财直播的发展之路体现了互联网的变化和消费者的习惯变迁,也是适应时代变化的产物。
为什么选择直播方式?
1.“宅经济”火热。这次疫情是导致线上渠道饱受欢迎的重要因素,由此催发了“宅经济”的火热。网络用户规模急剧增长,线下向线上转移。许多网民受疫情影响无法正常工作,无法进行户外活动,线上直播观看的时长大幅增加,就连老年人网民数量也开始暴涨,越来越多的开始了线上理财。
2.网络直播的自身优势。与图文视频不同,网络直播可以全方位、多维度展示产品,还可以随时进行线上解答。搭配互动、优惠的模式,观看直播的时候同步购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难理解的问题,也会给投资者更少的思考时间。
3.更加公开直观。许多理财直播都是基金公司的“大佬”们亲自到场讲解,一来免去了“中间商”可能导致的价格变动和话术误导。二来也可以增加可信度。同时,可以加深客户对于公司的认识和信赖,树立和丰富企业形象。
理财直播有何积极影响?
理财直播的兴起对于金融领域传统的模式必然会造成冲击,为金融领域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1.增强粉丝黏性。我们上面也有提到,直播其实不仅仅是一场买卖,还有交流,这种交流的模式有些类似于“社区”模式,很多企业都会建立专属社区,为的就是增强粉丝黏性。金融机构通过直播的方式获取客户,也许可以享受到更多的“粉丝经济”带来的效果。
2.进一步普及理财产品和理念。很多时候,理财产品对普通人来说是存在一定的壁垒和距离的,人们常常对于金融的看法是高高在上的,直播讲解的方式有利于拉进普通消费群体对于理财的了解,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客户的需求。
3.推动金融机构转型,节约成本。线下转线上是近些年的大趋势,进驻直播间,有利于拓宽获客渠道,提升线上化运营能力,推动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同时,提升线上理财比例,也有利于节约线下人力成本。
投资者如何理性应对?
对于投资者来说,直播的方式固然可以方便对于产品的了解,使理财更加便捷,但同时也必然会带来隐患,还需要理性应对。
1.时刻牢记投资有风险。线下转为线上,只是方式的变化,但产品本身的风险属性并没有变化。很多客户在由普通客户变成“粉丝”的过程中会逐渐盲目信任,从而丧失理智的思考和比较。理财产品不同于一般商品,风险是不会消失的,这一点需要牢记。
2.审慎选择平台。选择银行自营平台或者互联网企业与银行合作平台时,需要验证工商备案信息和相关营业资质,考察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是否全面。
无论购买途径是什么,投资者一定要首选做好自身理财规划,深入了解理财产品,不能只听从讲解者的片面之词,要自己进行比较分析。直播理财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具有简化购买程序、降低购买门槛,获得更多的理财知识科普,降低产品神秘性,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优势。但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新型的形式,审核、监督、举报机制尚不完善,资质审核还未明确,容易滋生安全隐患,还需要投资者自身提高警惕,不要冲动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