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

诺亚财富“踩雷”承兴国际,投资者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7-26     点击率:4006

最近诺亚财富暴雷事件不断发酵,小金的很多朋友都密切关注,时不时拿出来讨论一下。既然关注度这么高,今天小金就跟大家探讨一下这件事,也给众多投资者敲一记警钟。

 

从辉山乳业、乐视网到承兴国际控股,诺亚财富多次陷入风险事件,被戏称为 “踩雷专业户”,最新“踩雷”的承兴国际项目,据诺亚财富披露涉及旗下歌斐资产管理的8只产品共34亿资金。


据多家财经媒体披露,此次“爆雷”基金的交易结构为: 


(广东)承兴控股销售货品形成应收账款——京东确认款项——将应收账款转让至歌斐资产的基金账户——并由歌斐资产的基金账户向(广东)承兴支付转让价款。之后,再由京东付款至管理人歌斐资产设置的专项汇款账户,并由该账户划款至基金账户。交易过程中,有融资主体回购担保等。


一、从口水战洞悉事件始末


风险事件爆发后,涉事各方包括云南信托、承兴国际控股、京东、苏宁、诺亚财富及其旗下歌斐资产等纷纷表态,打起来口水仗。其中,诺亚和京东之间的口水仗最受市场关注。


诺亚财富称,(广东)承兴与相关方京东供应商之间存在大量长期交易;歌斐对此次供应链融资的起诉对象为京东和(广东)承兴双方。

 

而京东则表示,承兴国际涉嫌伪造和京东的业务合同对外诈骗,对于此种行为表示震惊。并且歌斐资产在被诈骗的过程中,自始至终没有通过任何方式和京东进行合同真实性的验证,暴露了自身在合规和风险管控上存在重大缺陷,并已配合受害公司报案。

 

京东这个回应之后,诺亚及其旗下歌斐资产没有再回应京东,貌似是默认了京东的“指责”。

 

从之后诺亚创始人所发内部信可以看出,诺亚内部也认识到此次“踩雷”暴露出自身在管理和风控上的漏洞。


二、承兴事件,风控漏洞可能“漏”在哪里?


文章开头提到的交易结构看上去环环相扣,漏洞在哪里呢?带着这个问题,小金咨询了几个做资管的朋友。

 

几个资管朋友指出,交易结构简单明了,没有漏洞,漏洞出在交易前的风控上。这种以应收账款作为质押标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核心是对债权的确认,以及要确保还款路径封闭可控,风控环节需要对客户及其交易对手执行严格的尽调,对债权进行严格确权,对每一笔应收账款都要做确认,要严格核验应收账款双方的真实性。这种业务做起来要格外谨慎,因为涉及主体较多,水很深。

 

带着“水很深”的疑问,小金翻看了一些应收账款融资诈骗案例,发现类似案例中,从交易往来、签署合同、所盖公章、所开发票、接触的人员等,每个环节都有作假的可能,有的甚至这些环节全是假的。

 

至此,相信大家已经理解了为什么在京东指出歌斐资产在被诈骗的过程中,始终没有与京东进行合同真实性的验证之后,诺亚财富方面没有再作进一步的回应了。

 

诺亚方面此次踩雷,风控漏洞可能就是出在这些“水很深”的环节。诺亚方面该如何规避风险? 


就此次事件,若要规避掉被造假的风险,正确的做法是诺亚方面的风控人员拿着合同和相关票据前往京东开具证明函并双签确认,这就要做到在京东的办公场所,和能够出具京东在职证明确认其是京东相关业务负责人的工作人员,在录像录音这种监管要求的双录条件下,逐条宣读合同及证明文件,确认无误后,双方签字、用印、按手印。这个过程中,需要重点防范的就是京东业务负责人身份的真伪,确认办法就是尽调现场去人力资源部门,做身份真实性核实。


三、投资者如何减少或挽回损失?


不管各方如何相互指责、甩锅,最后受伤的还是投资者。


如果公安机关调查结果确认(广东)承兴方诈骗,且厘定了相关责任主体,投资者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减少或者挽回自身的损失呢?


第一、整理入金记录,一般可以去银行打印加盖银行业务公章的储蓄卡交易流水,来佐证投入资金金额。


第二、保存交易文件,主要是带有本人签名的协议、合同、收据等交易凭证,如果全称是网上购买,可以要求平台补寄纸质文件。


第三、详细统计损失金额,并报警备案,协助警方调查、取证、追赃。


如果最终调查结果显示诺亚财富方面也存在违规和管理漏洞,投资者也可以依法向其追责,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作为投资者,在投资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就目前这个事件来说,事件尚未定案,投资者能不能挽回损失还是未知数,小金也只能提供一些方法尽量给大家一些帮助。但是结果如何,这是没办法保证的。


因此,要避免投资带来的巨大损失,首要的还是在投资之前做好调查研究、谨慎选择投资产品、严格控制自己的投资金额。投资有风险,但是风险程度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把控的。


小金提醒大家,作为投资者,要长存“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风险防范意识,也要学会在遇到风险事件后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