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

“十五五”规划将至,普通人可以关注哪些投资线索?
发布时间:2025-11-05     点击率:32

2025 年 10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 2026-2030年我国发展的核心方向。对普通人来说,这份规划不只是国家发展蓝图,更是未来五年投资的 "导航图"。普通人该如何看懂政策信号、布局投资机会?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图片

在回答投什么之前,我们先搞懂为什么要跟着规划投~


五年规划作为我国最高层级的发展战略,其影响力渗透到经济运行的每一个角落,直接决定了资金流向和产业方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十四五" 时期(2021-2024 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9.2%,远高于整体工业增速;"三新" 经济增加值占 GDP 比重从 2020 年的 16.5% 提升至 2024 年的 18.01%。这些增长并非偶然 ——"十四五" 规划明确将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列为重点,配套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产业基金等政策持续向这些领域倾斜。


资本市场的本质是 "资金跟着预期走,预期跟着政策走"。



普通人需要关注的投资主线

图片





01.科技自立自强




"十五五" 规划将 "科技自立自强" 放在首位,提出 "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这一领域覆盖三大细分方向:


半导体全产业链:不再局限于芯片设计,更聚焦 "卡脖子" 环节。根据工信部前期研究,设备(光刻机、刻蚀机)、材料(光刻胶、大硅片)、EDA 软件将是政策重点突破方向。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AI 正从“云侧”向“端侧”扩散,手机、汽车等终端智能设备成为新增长点。此外,数据要素、工业软件等数字经济细分领域也被发改委列为 "新质生产力重点方向"。


高端制造与未来产业:工业母机(精密机床)、机器人、量子科技等被写入规划建议。




02.绿色转型



在 "双碳" 目标持续推进下,"十五五" 规划提出 "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储能、氢能等细分领域或迎来爆发期:


储能与智能电网:随着光伏、风电装机量提升,储能成为 "必选项"。规划明确 "加快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电站建设"。


氢能与低碳技术:氢能的制、储、运、用全链条被发改委列为 "绿色技术创新重点"。目前全国已建成加氢站超 1000 座,预计 "十五五" 末将继续大幅突破,相关设备企业将直接受益。


新能源汽车进阶:从 "电动化" 向 "智能化" 转型,智能驾驶、车用芯片、固态电池成为新赛道。




03.民生升级



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消费升级,"十五五" 规划提出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民生保障体系"。


银发经济: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已超 2.8 亿,规划明确 "推进适老化改造,发展康养服务"。


可以关注两方面,一是养老医疗(创新药、高端护理设备),二是适老化产品(智能穿戴、老年辅具)。




04.安全保障



"十五五" 规划首次将 "统筹发展和安全" 单独列为原则,粮食安全、网络安全等领域得到强化:


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2024 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 1.4 万亿斤,但生物育种仍需突破。规划提出 "加快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相关种子企业和农机装备企业将获得政策支持。


网络安全与信创产业: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数据安全成为刚需。发改委将信创产业列为 "国家安全重点领域",覆盖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硬件等环节。


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无人作战体系被规划列为 "强军重点"。


图片

普通投资者如何布局

图片


1.密切关注政策变化


普通投资者无需深入研究行业报告,可以重点关注中国政府网的规划原文、发改委 "十五五" 专栏、工信部产业政策解读;市场层面可参考头部券商的策略报告。


2.根据风险偏好做好资产配置


优先用 ETF 替代个股,降低风险。


激进型可以70% 配置主题ETF,30% 配置蓝筹股作为压舱石。可采用 "每周定投" 方式,平摊成本。


稳健型可以50% 配置主动管理型基金,40% 配置高股息股和 REITs,10% 留作现金储备。


保守型可以80% 配置政策性金融债和高等级企业债,20% 通过"固收 +" 基金参与主题投资,避免直接持有股票类资产。


3.动态调整,长期持有


五年规划的落地是渐进过程,需要每年复盘调整。关注政策细则落地情况,如储能补贴是否到位、半导体设备进口替代进度等。若某类资产涨幅过高,可回调至目标配置比例,避免估值过高风险。


科技突破和产业升级需要时间,需要长期持有。历史数据显示,持有规划主题资产 3 年以上的收益率比短期交易高 40% 以上。



图片

最后几点风险提示

图片



跟着规划投资这些风险点也需加强注意:


1. 政策落地周期风险


规划是宏观方向。建议优先选择政策明确、已有试点的领域,暂时避开尚处概念阶段的方向。


2. 技术迭代风险


科技行业 "赢家通吃" 特征明显,技术路线变化可能导致企业被颠覆。通过 ETF 分散投资,避免重仓单一个股。


3.估值波动风险


热门主题容易出现 "过度炒作"。投资时需关注估值指标,若PE高于历史90%分位,应暂缓买入。


4. 宏观周期风险


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加、地缘政治冲突可能冲击资产。可以考虑配置一定比例的防御性资产(如黄金、高等级债券)。


5.个人操作风险


追涨杀跌是普通人的常见误区,坚持长期持有优质资产


总之,对普通人来说,研究政策方向,选对工具、做好配置、长期坚守,才能取得良好的投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