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股市表现异常活跃。2025年8月,A股成交额甚至一度突破3万亿元,沪指站上3800点,刷新十年新高。在这场热潮中,“存款搬家”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
所谓“存款搬家”,是指居民将银行储蓄存款转移到证券市场或其他更高收益投资领域的行为。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7月全国人民币住户存款减少1.11万亿元,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则新增 2.14万亿元。中信证券数据显示,2025 年 7 月末银行理财规模环比大幅增长约 2 万亿元,达到 32.67 万亿元,其中不少资金最终通过各类产品间接进入股市。
不过热闹归热闹,每个人的情况千差万别,盲目跟风可能会付出沉重代价。在决定是否加入这波 "搬家潮" 之前,先问问自己:我真的适合进入股市吗?
如何判断自己适不适合跟着“搬家”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直接参与股票投资。认识自己的局限往往比发现机会更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三个维度来进行自我检测:
首先是资金属性测试。股市投资的首要原则是 "用闲钱投资"。你需要明确这笔资金是否是短期内(至少 6 个月)不会用到的闲置资金。如果是准备用于购房、教育、医疗等刚性支出的资金,绝对不适合进入股市。更不能像 2015 年股灾中的某些投资者那样,通过消费贷借钱炒股。
其次是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可以问自己两个问题:如果投入的资金短期内亏损 20%,会影响你的正常生活吗?会让你夜不能寐吗?根据证监会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原则,投资者应当购买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股票市场显然属于中高风险领域。
最后是投资认知储备检查。股市不是赌场,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很容易成为“韭菜”。2015年的股灾中,许多投资者连分级基金的下折机制都不了解就盲目买入“国企改B”股票,最终遭遇巨大损失;还有人跟风买入“王的女人”梅雁吉祥股票,结果追高被套。这些案例都警示我们:不了解的产品不要碰,没有研究的股票不能买。
如果你通过了这三项测试:有闲置资金、能承受波动、具备基本投资知识,那么可以考虑将部分存款转入股市。但具体怎么转,这里面也有学问。
如果答案是确定的,该怎么搬
即使决定入市,也不能简单粗暴地“一把梭”,科学的“搬家”方法应该是阶梯式、分步骤进行的。我们可以将资金分为三部分,采用 "5:3:2" 的配置比例逐步入市。
50%资金采用稳健配置。这部分资金可以通过指数基金间接入市,比如沪深 300ETF、中证 500ETF 等宽基指数产品。对于新手来说,定投是更好的选择,通过每月固定日期投入固定金额,可以自动实现“低买高卖”。
30%资金可以采用策略配置。银行通常建议客户采用分批投资策略,以降低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假设有10 万元资金,一次性投入若遇市场下跌 20% 就会损失 2 万元;而分 5 次每次投入 2 万元,在下跌过程中逐步买入,平均成本会降低,损失也会相应减少。历史数据显示,在市场先涨后跌的行情中,一次性投资可能亏损 10%,而分批投资的亏损可控制在 5% 左右。
20%资金可进行主动配置。如果你对某些行业或公司有深入研究,可以将这部分资金用于个股投资。但要注意个股选择的分散性,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单个股票的持仓比例不宜超过总资产的 10%。
操作过程中还有两个实用技巧:
一是设置“止盈不止损”的纪律,达到预设收益目标时及时兑现部分利润;
二是保持资金流动性,至少保留 3-6 个月的应急资金,不要因为投资影响正常生活。
记住,投资是场马拉松,稳健的节奏比一时的冲刺更重要。
现阶段需要警惕的风险有哪些
股市从来没有只涨不跌的神话,越是行情火热的时候,越要保持清醒头脑。
1.市场波动风险
经过近期股市暴涨,市场将进入分化阶段,会出现技术上的回调,部分个股经过普涨后将会回落,而且有较大的回调空间。权益资产本身风险要远远大于存款、大额存单等金融产品。
2.杠杆风险
部分投资者通过信用卡套现、消费贷等方式变相加杠杆,这是非常危险的投资行为。
3.跟风风险
盲目跟风是最大的敌人。有人看到朋友炒股赚钱就跟风入市,不要盲目听从别人建议,需要自己研究企业成长性,了解企业的本质。
4.过度交易风险
据统计,频繁交易者年化收益比长期持有低4%-6%,其中不仅有手续费损耗,也包含投资者因情绪化交易产生的损失。
牛市是散户亏钱的主要原因。
牛市买垃圾股是散户投资者最大的风险。
绝大多数散户在牛市都是亏钱的,主要原因就是追涨杀跌。
不是股价越便宜越好,而是要看股票的成长性。当市场连续上涨时,投资者容易忽视风险,甚至动用养老钱、看病钱炒股。最终不仅亏光本金,还背上沉重债务。
存款搬家不是暴富的捷径。如果你决定入市,记住要用闲钱投资,用平常心对待波动,用知识武装头脑。不盲目跟风,不追涨杀跌,做好资产配置。投资之路很漫长,能笑到最后的一定是那些理性、耐心且不断学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