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

债券利息恢复征税,对你的投资收益有何影响?
发布时间:2025-08-19     点击率:19

2025年7月31日,财政部与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自8月8日起,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而此前已发行的债券(含续发部分)继续免税至到期。


  • 银行、保险等自营机构:税率从0升至6%

  • 公募基金、理财等资管产品:税率从0升至3%




1992年我国首次明确国债利息收入免税,2016 年 “营改增” 后将地方债、金融债纳入免税范围。


但是免税政策导致的市场扭曲逐渐显现,例如国债与信用债的税负差异影响定价基准功能,以及财政收入压力增加等问题。


所以债券利息恢复征税,一方面是初期免税政策目标已经完成,我们国家债市规模已经位居全球第二;另一方面就是出于免税弊端和税务压力层面的考虑。


图片

对不同类型债券收益有何影响

图片


1.利率债


老券因为可以免税具有稀缺性会更加受到追捧,但是新券发行利率上行的压力就比较大了。


以10年期国债为例,票面利率需提高5~10个基点(如从1.7%升至1.75%~1.8%)才能覆盖税负。主要影响的还是机构投资者,因为月利息收入低于 10 万元免征增值税,普通个人直接购买国债一般无需缴税。


除此之外国债有续发机制,续发部分仍然免税,有所缓冲,冲击会比较小。


地方债与金融债大多为新发,影响会更直接一些。


2.信用债


信用债利息原本需要缴纳6%增值税,新政后与利率债税负拉平,且信用债收益率更高(比如AAA级企业债利率约4.5%)。相比之下,信用债的优势突然出来,吸引力可能会提升不少。银行也有可能通过增配信用债来平衡税负差异。


3.资管产品


银行、保险等自营机构税率提高到了6%,而公募基金、理财等资管产品税率只有3%,资管产品的成本优势明显。银行有可能会通过银行委外业务投资公募基金将 6% 税率降至 3%,这类产品会更具优势。


图片

对个人投资者的影响

图片


如果是直接投资债券的,那多数人不受影响。


个人投资者月利息收入低于 10 万元免征增值税,以储蓄国债为例,需持有约 588 万元才能达到月利息 10 万元的门槛,普通投资者基本无需缴税。个人投资者占债市总量不足1%。


如果是通过理财产品或者基金产品间接投资,收益率可能会有小幅下降。


固收类理财产品和债券基金通常持有大量国债、地方债。以某基金为例,若 40% 资产投资新发行债券(平均票息 1.8%),增值税将导致年化收益率下降约 0.02%(1.8%×40%×3%)。


长期来看,对市场利率可能会造成波动。


新债券发行利率可能上行以补偿税收成本,持有现金的投资者未来或有更好的买入机会。


图片

投资者是否需要进行投资调整

图片




图片

01

图片

如果持有8月8日前发行的国债、地方债或金融债,利息收入仍免税至到期,建议优先持有到期以锁定收益。政策过渡期(8~9月),存量免税债券需求上升,可通过二级市场配置剩余期限较长的老券,锁定免税收益。但是我们上文也说到,直接投资债券的大部分普通投资者是不用担心税负增加的,所以这一点视情况而定。


图片

02

图片

如果是间接投资债券的,可以关注存量债券持仓比例高的产品,或选择投资同业存单、信用债等免税品种。若持有的理财产品或基金投资新发行债券比例较高,可考虑赎回或转换为存量债券占比高的产品。


图片

03

图片

债券税后收益下降可能推动资金流向股市,投资者应该时刻关注市场变化,以及政策变化。通过财政部官网或券商研报可以获取实时数据。


图片

04

图片

政策将提升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基准作用,市场流动性有望改善,投资者可逐步适应新的定价逻辑。

此次债券利息恢复征税是我国税制优化和债券市场成熟的必然举措,对个人投资者直接影响有限,但通过理财产品间接投资的群体需关注收益率变化,以及对金融市场的长期影响。机构投资者则需通过持仓调整和策略优化,降低税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