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

绿色金融债发行激增,普通人如何参与?
发布时间:2025-07-16     点击率:86

2025 年的中国债券市场,绿色金融债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

Wind数据显示,年内银行间市场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已突破1700亿元,达2024年全年规模(2225亿元)的四分之三以上。

 

2025年1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与央行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要求未来5年绿色金融业务占比显著提升,并创新性地将 ESG 表现纳入金融机构监管评级。国有大行率先行动,农业银行 600 亿元绿色金融债的发行更创下国内单期发行规模纪录。


政策激励其实是绿色金融债激增的主要原因,随着 “双碳” 目标深化,清洁能源、污染防治等绿色产业融资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政策红利 + 产业需求,让绿色金融债出现了井喷式增长。


什么是绿色金融债?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定义,绿色金融债是金融机构发行、募集资金专项用于《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内项目的债券,涵盖清洁能源、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等六大领域。


不是简单的 “环保债券”,本质是以市场化手段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金融工具。


与其他债券相比,绿色金融债有两个主要特征:


资金用途的强约束性

绿色金融债募集资金必须 100% 投向绿色项目,且需定期披露资金使用进度。这种 “专款专用” 特性使其与普通企业债形成本质区别: 普通债券资金可用于补充流动性或偿还债务,而绿色金融债若违规挪用将面临监管重罚。


利率低

符合条件的绿色项目可享受央行再贷款贴息,享受税收优惠,直接降低发行利率,所以融资成本低于普通债券。但是随着 ESG 投资理念普及,越来越多机构投资者愿意接受较低收益率以换取环境效益。


此外,绿色金融债还有很明显的风险分散与长期稳定性特征,现金流更稳定,这也是很多投资者选择它的原因之一。


普通投资者如何参与?

以前绿色金融债大多是是机构投资者的专属,但现在普通投资者也从“围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普通投资者购买主要有三个路径:


图片

银行渠道

部分银行推出专项绿色存款产品,利率较普通存款高 0.3-0.5 个百分点,资金定向用于污水处理、风力发电等项目。


银行还会发行一些绿色理财产品,门槛通常为1-5万元,投资范围涵盖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等。


图片

基金渠道

绿色债券基金是通过购买基金间接持有一篮子绿色债券,可有效分散单一债券风险,比方说碳中和ETF,1000元就能起投。


还有一些ESG 主题基金,将绿色金融债纳入投资组合。


图片

交易所渠道

开通证券账户后,可在交易所购买上市的绿色金融债,个人投资者可像买卖股票一样操作,比较灵活。


如何进行风险控制?

绿色金融债并非零风险,投资者需要警惕以下风险并掌握识别技巧:


1.洗绿风险:识破虚假绿色项目


识别的关键有三个:


  • 查认证:真正的绿色金融债需通过专业机构认证,如中债绿融认证中心、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等。


  • 查项目描述:可以查看募集说明书中项目的具体描述。若某债券宣称支持 “环保科技”,但未明确技术路径或减排量测算方法,可能存在洗绿嫌疑。


  • 看披露:是否定期公布项目进展,没有就有可能是虚假绿色项目。


2.信用风险:警惕高杠杆发行主体


  • 关注偿债能力:重点分析发行人的资产负债率、经营现金流等指标。


  • 选择高评级产品:优先投资 AAA 级绿色金融债。


3.政策风险:把握标准动态变化


绿色债券标准可能随政策调整而变化。


不仅是国内的政策,跨境绿色金融债需同时符合国内与国际标准,同样需要关注。


4.流动性风险


绿色金融债换手率普遍低于普通金融债,需避免短期频繁交易。


绿色金融债的爆发式增长,是个人投资者参与绿色经济的机遇。资金投向的真实性、项目的可持续性、收益的稳定性是投资者需要关注的三大重点。资金具体投向哪个绿色项目?第三方认证机构是否权威?发行人的偿债能力是否可靠?搞清楚这几个问题,才能在绿色金融的浪潮中把握机遇,避开陷阱。投资者应该尽量选择上文提到的正规平台购买,投资理财的同时保护好自己的资金安全。



注: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