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

全球央行降息潮来袭,你的存款该放哪?
发布时间:2025-07-08     点击率:41
  • 6月19日,瑞士央行宣布将政策利率下调 25 个基点至0%,距离负利率仅一步之遥,这是其连续第六次降息。


  • 与此同时,挪威央行也同步降息 25 个基点至 4.25%,疫情以来首次调整,并预测到 2028 年底利率将接近 3%。


这两大央行的动作,标志着欧洲主要经济体正式加入全球降息阵营。


  • 美联储虽然暂停降息,但其理事暗示“可能于7月启动降息”,市场预计年内降幅达50个基点。


这种 “比谁降得更快” 的竞赛背后,是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表现。


面对全球降息潮,中国央行选择以逆回购操作稳定流动性。2025年6 月24日和25日,央行分别开展 4065 亿元和 3653 亿元 7 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维持 1.4% 不变,避免了大幅降息对存款利率的冲击。


2025年6月,国有六大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普遍降至 0.95%,三年期利率仅1.25%,五年期也只有1.3%。存款利率已经进入下行长周期,单纯存银行基本等于“被动贬值”。我们的钱该去哪?


避险工具有哪些?

图片

国债

国债作为国家信用背书的金融工具,历来是避险首选。2025年4月发行的3年期储蓄国债利率为 1.93%,5 年期利率 2%,虽低于部分中小银行存款,胜在安全性极高。但流动性差,提前兑付会损失利息。


图片

黄金

黄金价格在 2025 年呈现 “震荡上行” 态势,实物黄金波动幅度超过 10%。从长期看,黄金 ETF 的年化回报率约 7%,波动率仅为A股宽基指数的一半,持有 3 年以上亏损风险较小。但需要注意的是,黄金价格受地缘政治、美元走势等因素影响较大,短期波动可能加剧。


图片

外汇

美元指数在2025年跌破100关口,较年初贬值约8.6%,部分银行推出的美元存款利率仍具吸引力。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是优惠利率通常仅限新客户且期限较短,二是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可能吞噬利息收益。


图片

基金

基金市场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分化。宽基指数的年化回报率约 5-8%,但需承担 20%-30% 的波动风险。黄金 ETF 的长期回报率与宽基指数相当,但波动率更低,适合作为组合中的“稳定器”。主动权益基金的超额收益波动较大,年化波动率超过 11%,但优秀基金经理可通过择时和选股获取超额回报。


图片

保险

增额终身寿险等复利增值型保险复利增值优势显著,适合教育金、养老金锁定,长期持有。风险等级低,年化收益高于银行存款。但是流动性极差,只适合作为长期资金规划。


对于能够接受本金损失,希望获取风险收益的投资者,如何制定稳健策略?

1.资产配置


  • 40%底层(较低风险、较低收益)资产:国债/大额存单


选择 3-5 年期国债和股份制银行大额存单,确保本金安全和稳定收益。


  • 30%中层(中风险、收益适中)资产:黄金/纯债基金


黄金ETF可以对冲通胀,搭配纯债基金可以获得补充收益。


  • 20%高层(较高风险、较高收益)资产:宽基指数/REITs


定投沪深 300等指数基金,长期分享经济增长红利。


国内的几大指数基金,可以点击链接了解一下:一图了解股市宽基三强——中证 A500、沪深 300 、标普 500


  • 10%顶层(高风险、高波动、高收益)资产:外汇/主动权益基金


配置少量美元存款和主动权益基金有助于投资者捕捉市场波动机会,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可以不做这部分的配置。


2.动态调整


  • 经济过热期(通胀 > 3%)减持国债和存款,增加黄金和 REITs占比,对冲物价上涨风险。


  • 经济衰退期(GDP 增速 < 5%)增持国债和货币基金,降低权益类资产比例。


  • 政策宽松期(央行降息)增加主动权益基金和 REITs,受益于流动性宽松。


  • 政策紧缩期(央行加息)减持外汇和高风险基金,增加大额存单和货币基金占比。


3.监控关键指标


  • 利率指标:关注 10 年期美债收益率和中国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扩大时可增持人民币资产。


  • 汇率指标:跟踪美元指数和人民币汇率指数美元走弱时可适当增加非美货币资产。


  • 通胀指标:监测中国CPI和美国 CPI,通胀上行时加大黄金配置。


4.策略性操作


  • 定期再平衡:每季度末检查资产配置,偏离目标比例超过 5% 时进行调整。


  • 分批建仓:大额资金分 3 次投入,每次间隔 3 个月,避免一次性买入的市场波动风险。


  • 止盈止损:权益类资产收益率达到20% 时止盈 50%,亏损超过 15% 时止损 30%,剩余仓位可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


注意!以上仅供参考,任何投资理财都要从自身情况出发,结合市场情况变动和政策变动综合判断调整,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攻略。


全球央行降息潮下,没有 “完美” 的投资工具,只有 “合适” 的资产组合。通过资产配置、动态调整,尽量在利率下行周期中守护财富价值。

注: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