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

ESG投资不再小众!你的基金持仓“含绿量”够吗?
发布时间:2025-07-02     点击率:42

为什么ESG突然火了


实际上,ESG不是突然火了,而是逐渐被更多投资者熟知和接受。



图片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截至2025年5月,国内ESG公募基金数量达 669 只,总规模突破 8242 亿元,其中环境主题基金占比超 35%(约 230 只,规模超 2200 亿元)。


从发行规模来看,2020年以来,ESG基金的发行数量及发行规模大幅上升,其中2021年、2022年及2024年ESG基金的发行规模均超过2000亿元。


图片
图片

政策红利是ESG红火的重要原因~



图片

香港《稳定币条例》

2025年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要求所有持牌机构披露绿色资产占比,稳定币发行人需将储备资产 100% 覆盖流通量,并优先配置高流动性绿色债券。同期A股ESG主题基金规模同比激增45%,环境类产品占比超60%。


图片

证监会“五篇大文章”

中国证监会 2025 年 2 月发布的《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 “五篇大文章” 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国家“双碳”战略持续发力,证监会将ESG纳入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深交所推出国证ESG评价体系,企业ESG表现直接关系融资成本。




图片

如何辨别“漂绿”基金

图片


ESG


ESG 即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治理(Governance),是一种将非财务指标纳入投资决策的方法论。例如,环境维度关注碳排放强度、可再生能源使用;社会维度评估员工权益、社区关系;治理维度考察董事会结构、反腐败机制。MSCI ESG 评级将企业分为 AAA 至 CCC 七个等级,其中获得 A 级以上的公司通常在资源利用效率和风险管理上表现突出。


然而随着ESG越来越火,有投资者反馈:


我买的基金持仓里竟然有石油公司,这算哪门子绿色投资?

图片
图片


市场上鱼龙混杂的“漂绿”现象让普通投资者防不胜防,这种“伪ESG”基金是怎么回事?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偷换概念,给一些高碳企业穿上“绿马甲”


比如某知名基金旗下“新能源产业基金”重仓煤炭企业,辩称“投资清洁煤技术”。实则这类企业碳排放强度是行业平均的2.3倍,属于典型的“漂绿”。还有某化工企业年报大篇幅展示植树造林成果,却对年度超标排污罚款2.3亿元只字未提。


图片
图片

漂绿” 基金该怎么识别?





香港证监会要求基金披露碳排放数据及技术细节,国内证监会《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强制要求 450 余家上市公司披露 ESG 信息。


投资者可通过查看基金年报中的 “绿色收入占比”“第三方鉴证报告” 等文件验证真实性。也可以登录Wind查看基金持仓企业的“绿色收入占比”,低于50%需警惕。




使用“企查查”等工具筛查企业环保处罚记录,交叉验证ESG报告真实性。




优先选择采用“深交所国证ESG”等本土化标准的基金。




通过基金招募说明书中的 ESG 关键词频率(如 “碳中和”“绿色转型”)与实际持仓的 ESG 评分对比,若文本指标排名前 5% 但持仓评分低于行业中位数,则可能存在漂绿。




图片

如何诊断基金里的“含绿量”

图片



查底层资产

市面上很多基金网站都可以查,输入基金代码→查看“持仓明细”→对比企业ESG评级。


查ESG评级

使用晨星可持续性评级、中证 ESG 评价体系等工具,分析基金持仓的加权平均 ESG 得分。


比方说某股票基金的 MSCI ESG 评级为 A 级,其持仓中新能源企业占比达65%,那就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行业集中度分析

环境主题基金的 “含绿量” 应集中在可再生能源(如光伏、风电)、绿色交通(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污染治理等领域。若某 “环保基金”重仓化工、火电等传统行业,需警惕其 “含绿量” 不足。



政策敏感度测试

评估基金对 “双碳” 政策、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外部因素的响应能力。




图片

有哪些配置策略?

图片



除了准确判断基金里的“含绿量”,识别是否是“漂绿” 基金,投资者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配置策略


  • 绿色债券基金、高评级ESG固收+产品属于底层稳健层的产品类型,风险和年化收益都处于较低水平,是稳健型投资者的首选。


  • 行业主题基金、ESG ETF属于中层成长层的投资类型,需要投资者对行业有一定的了解,对政策有一定的敏感度。


  • 而主动管理型 ESG 基金则对投资者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追求超额收益的同时也要量力而行。


对政策进行动态追踪有助于把握政策窗口期


比方说2025下半年的几个关键节点:


  • 7月:全国碳市场扩容至水泥、电解铝行业(利好减排技术服务商)

  • 9月:欧盟碳关税正式实施(利好出口型新能源企业)

  • 12月:央企ESG考核细则落地(关注“中字头”转型标的)


ESG 投资已从边缘概念发展为全球主流,2025 年更是政策与市场深度融合的关键之年。投资者需要注意一点:ESG 投资的价值需长期体现,避免追逐短期热点。

图片



注: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