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金育工程”项目在广东地区中小学校顺利开展,切实提升青少年金融素养及综合素养,培养新时代的湾区优秀青少年,助力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提升国民金融素养,在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中共广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和支持下,近期,广州金融发展服务中心(简称“广州金服”)携手华南师范大学师资团队,一同走进广州市从化区河滨小学(简称“河滨小学”),以“支付方式的演变”“需求与供给”“零花钱管理”“理性消费”“职业与劳动”“公共物品与税收”“防范金融风险”“模拟拍卖会”等多元主题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炼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融现象背后的金融原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价值观,增强学生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课堂上,华师经管学院青年教员范珅逢以生活中常见的纸币、银行卡、信用卡等作为展示教具,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我国支付方式的演变和创新发展,带领同学们深入探讨各种支付方式的异同和利弊;通过引入“计划镇”与“自由镇”的故事背景,带领同学们认识和了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两种不同的经济形态,厘清二者在生产计划、消费分配、市场交易等部分的差异,从而揭开市场经济的奥秘——供给、需求与均衡价格;以策划一次户外春游活动为背景,帮助同学们学会区分“需要”与“想要”,并根据预算和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消费;结合生活化案例,带领同学们发现并学会日常生活中潜在的金融交易风险,培养同学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价值观。
范老师在教学中善于通过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他的课堂互动丰富多彩、富有趣味性,使得同学们不仅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金融知识的学习,在课后也积极向老师请教金融相关的问题,展现出对金融知识的浓厚兴趣与学习热情。
下一步,“金育工程”项目执行团队将秉承“金融为民,合力育人”的理念,扎实推进“金育工程”项目具体实施和保障工作,为中小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金融知识普及,引导在校生树立科学的金融观念,合理的消费理念,强化金融维权意识和提升自我保护能力,积极探索如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多方金融素养教育协同机制,同时也为师资赋能,为广大中小学生带来更多优质的金融素养教育服务,实现金融素养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同时,希望将“金育工程”的项目成果不断复制推广,在更多的中小学校开花结果,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受益,切实推动金融素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金融素养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大力推进金融文化建设,助推岭南金融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力加快金融强国强市建设,共建金融强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助力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营造优良的金融发展环境和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