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

保险的节税功能,你了解吗?
发布时间:2024-07-23     点击率:3121

在个人养老制度推行之后,网友小张每年都会固定在个人养老账户存入12000元,每一年的个税汇算清缴时,小张都发现,自己缴纳的个人养老金可以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


很多网友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有人发出疑问:


——保险可以节税吗?

——答案是有的可以,但不绝对。


比较常见的具有节税功能的保险产品有两种:


个人养老金    税优健康险


01


个人养老金保险

有需要的小伙伴先来了解一下个人养老金制度: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你愿意用多少工资缴纳?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个人养老金的限额标准是12,000元/年。在投资环节,计入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在领取环节不计入综合所得,单独按照3%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02


个人税优健康险

个人税优健康险是指“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险”,包含医疗险、重疾险、护理险等。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为:应交所得税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的金额。而税优健康险每年的保费就属于“准予扣除项目的金额”,扣除上限是2400元/年

 

不是所有的健康险都能享受税收优惠,只有符合国家规定的税优健康险产品才行。这类产品在保单上有一串独有的“税优识别码”,申报时填上该识别码即可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


这两类保险可以

为我们节省多少的税?



举个例子

假设年收入在14.4万(税率20%)以上,购买了税优健康险(每年2400元)和个人养老金(每年12000元)

 

税优健康险可直接抵税,每年节税金额为:2400×20% = 480(元)

 

个人养老金是税收递延型,缴纳时抵税,但领取时需交3%的个税。实际节税效果需减去领取时的税率,即每年节税金额为:12000×(20%-3%)= 2040(元)

 

两者累计每年节税:480 + 2040 = 2520(元)

 

如果年收入更高,税率达到30%,则税优健康险每年节税:2400×30% = 720(元)

 

个人养老金每年节税:12000×(30%-3%)= 3240(元)

 

累计每年节税:720 + 3240 = 3960(元)


以上计算只是个示例,实际上节税金额会受到个人收入、税率等因素影响,如果收入高,节税额度可能也会更高。

遗产税


说到节税,还经常被提起的就是遗产税。

 

我国现在还未开始征收遗产税,一些人寿保险产品在遗产规划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作为遗产继承的时候可能可以免收税。比方说人寿保险在被保险人去世后,赔偿金通常可以免征遗产税和个人所得税。但随着税收制度的变化,这一点在以后也有可能发生变化。


保险红利和年金

有红利和年金领取的保险需不需要缴税?


通俗点来说就是:一些具有理财功能的保险,获得的收益需不需要缴税?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保险赔款是免征个人所得税的。这一点在《个人所得税法》中有明确的规定。


其次,关于保单存续期间的红利和年金,因为没有明确的条款规定这部分收益税务缴纳方面的问题,现在一般也是不收税的

 

但是有些保险比如投资连结险,投资收益可能会被视为个人所得,在某些情况下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具体情况要根据保险合同和税法规定来确定。


因此保险投资收益是否缴税,并不是绝对的情况。



保险节税如何合理运用?


01

避免营销误导


很多营销人员可能会夸大保险的节税功能导致消费者产生误解。实际上,大多数常见的保险产品并不能直接减免所有税款


有的人还试图用保险来避债,但实际上其实现需要特定条件。


例如,购买保险的资金必须是合法所得,且通常需要在欠债前进行规划。如果是在欠债后试图通过购买保险来躲避债务,这种行为很可能不被法律认可。并且,投保人必须远离风险,否则保单的现金价值仍可能被用于偿还债务。


02

不要为了节税忽视风险


有的消费者会专门去购买香港保险或澳门保险用于节税,但可能会面临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而且理赔时由于涉及两地,可能不仅手续繁琐,还费时费力。


03

要综合考虑自身情况


如果计划购买一些税优健康险,要对税优健康险进行详细的了解。


去年8月,税优健康险新规施行,扩大了产品范围,除医疗险外,长期护理险、疾病保险(包括重疾险、防癌险等)也可享受税优政策。投保门槛更低,覆盖范围更广,除了本人投保外,也可为配偶、子女和父母投保,给家人买的税优健康险也算在投保人税优额度里,可用于年度汇算抵税。

 

但消费者购买保险,不应该只看中其节税功能,购买任何保险首先应该关注的是保障内容是否符合自身需求。同时,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并仔细阅读保险条款,了解保险责任和免责范围等重要信息。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和经济状况进行综合考虑。


产品有差异,税收优惠政策也存在差异,如果自己把握不准,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应尽义务,利用保险进行节税应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