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欺诈案
一起保险诈欺案登上热搜引起关注。
起因是某知名艺人被诈骗的约775万元人民币保险金一案一审宣判 。
2018年该艺人夫妻让经纪人冯某购买了一份6年期的储蓄保险,以自动转账的方式缴纳。
然而第二年冯某突然谎称保险费用过高,可能有被误认为洗钱的风险,劝说夫妻二人改为现金缴纳,并代由缴纳。
这个代缴过程一直持续了两年多,期间冯某还谎称预缴下一期费用可以获得更高的报酬。最终在2021年10月,陆续收到寿险公司的保险费用催缴信息,才发现受骗并报警处理。
这起案件最大的风险点其实就是“代缴保费”。
保险诈骗案例有哪些类型
代缴保费。
也就是通过他人代为缴纳保费,而不是亲力亲为,容易存在信息差。案例介绍的主要就是代缴保费,这里就不再细说。
虚假保险产品。
主要手段是伪造保险公司,推销虚假的保险产品,以可以提供高额的保险理赔为手段,欺骗消费者购买。最终该保险公司不存在,保险合同自然也就不生效。
假冒保险代理人。
这类诈骗,公司是真的,产品是真的,但唯独代理人身份是假的,保险合同自然也无法生效。
投资诈骗。
一般针对的是投资类的保险产品,这种类型我们之前有提到过,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鼓励投保人投资某种"保险"项目。
这些保险诈骗案例有一定的共性:
1. 虚构和伪造:
这些诈骗案例都涉及到虚假信息的使用,包括虚构的保险公司、虚假的保险产品或虚假的回报承诺。犯罪分子通过制造虚假事实,诱导投保人相信并购买保险。
2. 欺骗手段巧妙:
这些诈骗案例中,犯罪分子使用了各种巧妙的手段,以迷惑和欺骗投保人。包括伪装成正规保险代理人或经纪人、发送虚假宣传资料、使用高回报承诺等手法。
3. 利用投保人的急切心理:
犯罪分子往往针对投保人的急切心理,例如追求高额回报、购买保险保障等,以吸引他们上当受骗。
4. 信息获取渠道多样:
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电话、邮件等多种方式获取投保人的个人信息,包括联系方式、家庭背景、财务状况等,从而更好地进行诈骗行为。
5. 利用投保人的信任:
也就是我们最开始提到的,熟人作案,利用投保人的信任进行代缴。
保险诈骗的解法是什么
01
提高警惕
保持对不法分子的警惕,意识到他们可能使用的各种手段和伎俩。怀疑来自陌生人或不明身份的保险商家、代理人或经纪人的信息或联系方式,特别是当他们向你主动提供保险或投资理财产品时。
02
仔细检查信息来源
在接受或购买保险产品之前,务必核实提供信息的保险公司或代理人的真实性。可以通过独立渠道获取信息,如通过官方网站、电话热线、注册机构、保险监管部门等,或者寻求可靠朋友和专业人士的建议。
03
谨慎共享个人信息
保护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尤其是身份证号码、信用卡信息、社交安全号码等。仅在特定安全的环境下,向可信任的机构或个人提供必要的信息。
04
不轻易相信过高的回报承诺
要有理性的投资心态,警惕那些承诺异常高回报的投资计划或保险产品。记住,没有任何投资是没有风险的。如果某个投资或保险计划听起来太好以至于不真实,很可能就是诈骗。
05
研究和了解产品和机构
在购买保险或投资产品之前,充分了解产品的特点、风险以及相关机构的信誉和监管情况。有必要阅读相关文件、合同或条款,并寻求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06
警惕口头承诺
当保险销售人员只依赖口头承诺,而没有提供任何书面证明或文件时,要格外小心。要求所有关键承诺以及保单条款等信息书面确认和提供。
07
及时报警和上报
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诈骗陷阱,要立即报警。向当地警方提供尽可能详细的信息,并与相关监管机构或保险公司取得联系,以便采取必要的法律行动。
总结一下
警惕主动的、回报率过高的、没有书面承诺的保险,主动去了解产品和机构,不要经过别人的手。总之,主动送上门的要小心,亲力亲为最靠谱。
【小提示】
如果遇到诈骗,报警维权之前,最重要的一点是收集证据,包括邮件、短信、电话记录、合同、付款凭证等。如果实在手忙脚乱,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听取专业建议和指导。维权这件事,越早越好,有专业人士帮忙,成功率可以大大增加。
买保险被诈骗的案例在各行各业都有出现,登上热搜后,有不少人分享自己的被骗经历。大多被诈骗的投保人都是警惕性不够,又禁不住诱惑,带有侥幸心理。维权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买保险的第一步提高警惕才是最有效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