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22年,提起消费券我们都不陌生了。疫情之后,这两年各地都没少发放消费券,消费券成为刺激经济和消费的重要举措。但是发行消费券背后有何逻辑?作用到底有多大?经济原理又是什么?今天我们来说一说~
消费券成为常客
离我们最近的端午,北京启动了“北京消费季线上团购节”,同时宣布到10月还将面向在京消费者发放新一轮绿色节能消费券。消费者每月可领取1份价值1500元的各面值券包,可用于购买手机、冰箱、空调等近21类商品。
来源:央视财经
大同平城6月10日也发行了今年第二轮政府消费券,发放领域为家电类、加油类、餐饮类和零售类,总金额150万元。
还有成都、湖北、杭州、温州......总之,在全国各个城市,你几乎都可以看到关于消费券发放的消息。发放消费券,成为了常态。
为什么用消费券刺激经济
消费券到底可以撬动多大的效应,这个是有专门的调查数据的。
2020年发放消费券开始,就有相关机构做过统计。比如当时嘉兴市发改委服务业政策与规划处张瑜处长接受群访时指出,嘉兴发放的消费券核销率接近85%,投放了1.5亿但拉动了13.2亿的消费,发挥了10倍以上的乘数效应,而汽车类消费券的乘数效应甚至可以达到20倍。间接拉动了近百亿的消费。
微信支付也曾提供过数据,不同城市的消费券的杠杆率有的可以达到7倍、11倍甚至15倍。支付宝方面的数据则表示杠杆率在10倍左右。
之所以不同地方有所差别,也跟不同地区的门槛有关系,比方说有的地方20元消费券,但必须满100才能用,有的地方满150才能用,就会导致拉动的资金规模不一样。
用消费券刺激经济背后有什么逻辑
我们都知道GDP的全称是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从具体组成部分来看,GDP=C+I+G+(X-M),其中C就是消费,消费作为GDP统计的一部分,消费的增加自然能够拉动GDP增长,背后其实有一个简单的逻辑。
比方说你只有100块钱,又想学跳舞又想买衣服。我会跳舞,你拿着100块钱来找我教你跳舞,我有了100块钱的存款。然后你还想花100块钱买件衣服,可是你没有钱了。于是你开了个餐馆,我每天去你家吃饭,每顿10块钱,吃10次你就攒够了100块。然后你花100块买了衣服。
这几天里,能被统计进入GDP的消费包括三部分,其中100是我教你跳舞的消费量,100是你卖饭我买饭的消费量,还有100是你买一件衣服的消费量,这样通过消费,300的GDP就创造出来了。
其实本质上来说,你的消费就等于别人的收入。你的消费越多,别人的收入越多,而收入越多就愿意进行更多的消费。这样另一方的收入也会变多,进一步促进消费增多,从而产生一个正向的循环,消费次数越多,产生的GDP也就越多。而且消费增多收入增多还会产生一个效果,那就是税收增多,从而可以增加国家的税收收入。
这就是刺激消费与提高GDP的一个背后逻辑。
有哪些政策与之相关
降准&降息
上文说到,你的消费越多,别人的收入也就越多。可是如果你只有100块钱,无法产生更多的消费怎么办呢?
解决办法就是进行贷款消费!
比方说,我把你给我的100块存到了银行,你想买衣服的时候去银行借了100,提前买上了衣服,仅仅用了一天就创造出了200价值的GDP,速度一下子就变快了。
这就与我们常见的一个政策相关,那就是降准或者降息,不懂的小伙伴点击链接了解一下:
降准和降息都会导致利率下降,贷款更加合算,促进借钱消费,从而拉动整个GDP。
通货膨胀
当然了,如果贷款太多也不行,一旦贷款太多还贷压力就会变大,从而导致消费会减少,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反向循环。我不去消费了,你的收入也少了,收入少了还贷压力就更大了,从而产生一个恶性循环。
消费多了,社会上流通的货币也就多了,但总货物没有变化,那物价会产生些许的上涨,但如果货币总量过大,名义GDP增长过快,那就会引发通货膨胀,导致物价加速上涨。
政府、银行、消费者,收入、消费、借贷,其实每一个角色每一个环节都构成了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环,要想让这个循环产生正向作用,就要时刻做好调解,不能让任何一个环节失衡。
最后回到我们本期主要讲到的消费券,疫情之后,很多人面临失业的风险,再加上隔离、居家等情况,人们的消费变少了。一方面是消费意愿变小了,另一方面是消费能力降低了。
所以政府利用大家的“报复性消费”心理,频繁发放消费券,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就是为了刺激消费的增长。与现金不同,消费券只有在消费时才能产生作用,也才能起到刺激消费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这背后的逻辑你搞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