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

“无证驾驶”?第三方网络存款为什么不靠谱?
发布时间:2022-06-10     点击率:3704

银行存款,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大部分人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去银行存现金,或者在网上银行转账即可。存款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如果说投资理财是我们的加油站,那么存款就是我们的地基。因此,前段时间第三方网络存款事件也格外受到关注。


什么是第三方网络存款



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第三方网络存款。

 

所谓第三方网络存款,也被俗称为互联网存款,一般指的是银行在互联网平台上售卖的存款。本质上这个产品还是银行的,平台只是提供一个信息展示和购买接口。

 

2018年资管新规启动,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逐渐走低,中小银行本身网点比较少,吸引客户受限,所以开始借助互联网来吸收存款。

 

2019年底疫情爆发,无接触存款兴起,让互联网存款更加受欢迎。根据2020年支付宝披露的数据,2020年春节前后一个月,银行存款类产品的销售就增长了100%。一些头部的互联网平台在当时的互联网存款产品规模已经过亿。

 

直到2020年下半年,监管开始不断提及互联网存款的风险问题。




第三方网络存款的风险有哪些


1

中小银行风控能力较弱

 

在当时,第三方互联网存款这项业务主要都是民营银行使用的,为了获取更多的客户,吸引更多的资金,当时采用靠档计息型存款,不仅门槛低、收益高,还能随存随取。渐渐的,这些中小银行吸纳的资金越来越多,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风控能力所能承受的,有很大的负债风险。


2

滥用“高息揽储”


当时此类产品吸引客户的关键就是“高息”,有些产品的实际利率甚至已经突破了利率自律定价机制的上限。


3

本身就属于“无证驾驶”


互联网平台未经批准开展代销储蓄业务,本身就是非法金融活动,对于储户来说是没有保障的,本身就是非法经营活动。




为何重提第三方网络存款


2020年12月24日,浙江银保监局发文治理存款乱象,叫停了这类业务,要求银行不得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或与其他第三方中介合作的方式吸收存款,已经开展合作的,即日起下架产品,终止合作。

 

2021年1月,央行发布《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不得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定期存款和定活两便存款业务,包括但不限于由非自营网络平台提供营销宣传、产品展示、信息传输、购买入口、利息补贴等服务。

 

《通知》出台之后实际上是限制了两个层面:一是利率定价的上限不可以超过。二是存款的吸纳范围,原则上还是集中网点所在区域范围之内,对于地方性银行来说,不能够跨区域来吸收存款,因为对于第三方平台的网络存款来说,实际上是打破了区域限制的,对整个市场会造成比较大的干扰。


既然政策上已经禁止了此类存款,为何今日重提呢?

 

这就要说到前段时间的两起事件。

 

第一起是近期部分地区多家村镇银行的部分储户出现了长时间不能取现的问题,这些储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或者银行自营渠道开通Ⅱ类账户存入的(Ⅱ类账户是一种储蓄卡,这类账户可以办理存款、购买投资理财产品、消费、支付等业务,但其支付、存取款等有限额)。在事件之后,银保监会已经多次回应了这个事件,目前还在侦查。

 

第二起是有财经媒体接到报料,在杭州有一家平台在为多家银行存款倒流,平台上存在银行存款产品。

 

这两起案件都可以算作是第三方网络存款的“后遗症”,也可以看出,有些互联网平台和小型民营银行想要“死灰复燃”,寻找“钻空子”的时机。




对居民存款有何警示


1. 最首要的一点是要告诉大家,第三方网络存款是一种非法存在,尤其是在一些村镇地带,如果看到有这样的平台在提供互联网存款产品一定不要被高息引诱。


2.办理存款切记开具款存证明,以免出现取现困难的情况。如果曾经办理过第三方平台的网络存款没有开具证明,可以去银行进行补开。


3.消费者如果要办理金融业务,无论是不是存款,都要选择正规的渠道,不要轻易将资金委托给任何第三方,尤其是不要相信任何高收益、低风险、低门槛的宣传,以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