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小伙伴看过这样的报道:“在国外注册的企业还算不算本土企业?卖的东西还算国货吗?”其实注册地址并不能完全地作为一个评判标准,如果细细观察,国内有许多本土企业都是在国外注册的,这要源于——“税”。
国际税收制度将改革?
前段时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和日本的七国集团就全球最低企业税率达成协议,被称为G7税改协议。
协议的主要内容是:
1. 利润超过10%的跨国公司,除了总部,在其经营所在国也要纳税
2. 在目前各国税收基础上征收至少15%的全球最低企业税,打击避税行为。
G7税改协议已经通过了136个国家和司法管辖地区的同意,虽然目前还没有正式落地,但如果最终达成,那么影响将会是巨大的。
“避税天堂”还能存在多久?
这份协议对于世界各国都有影响,而对于我们国内的企业来说,最大的影响就是不能再用之前的方法进行避税了。
这就回到我们开头谈到的内容了,国内企业喜欢在国外注册,就是为了避税。
什么是“避税天堂”?
所谓“避税天堂”其实就是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了可以吸引外资的入驻,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境外人士在此投资和从事各种经济、贸易和服务活动,获取收入或拥有财产而又不对其征直接税、或者实行低直接税税率、或者实行特别税收优惠的国家和地区。这类国家和地区被统称为“避税天堂”。
比较有名的“避税天堂”有列支敦士登、摩纳哥、安道尔、开曼群岛、百慕大群岛等。因为前段时间国货到底是不是国货的争论,在国内,大家最近听说的比较多的可能是开曼群岛。我们就以开曼群岛为例来讲一讲。
开曼群岛归英国管辖,是一个面积只有 264 平方公里的地方,可以说是要啥啥没有,只能背靠大树吃饭。但是开曼群岛总要探寻独立谋生的法子,于是为了吸引跨国资本入驻,开曼群岛从税收入手,不向公司和个人征收任何直接税,也不需要公司在开曼实际运营就可以注册一家公司。
而且开曼群岛设立了很严格的保密措施。包括股东身份、股权占有比例、企业收入情况等等都会受到严格保护,给了来这里注册的公司最大的保护。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开曼群岛就吸引到了众多的注册公司和信托基金,渐渐的,开曼群岛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离岸金融中心,在岛上的注册公司已经超过了10万家。
2021年3月9日,英国调研机构“税收正义联盟”(Tax Justice Network)公布了最新的全球避税天堂排名,开曼群岛位列第二,在“公司避税天堂指数”这项指数上位列世界第一。国内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公司都是在开曼群岛注册的。
“避税天堂”为什么遭到施压?
其一,“避税天堂”的存在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去了资金和活力,但同时也减少了跨国公司所属国家的财政收入。根据OECD的研究数据,全球跨国公司将25%的利润置于低税率国家,显然“避税天堂”的存在已经让许多国家不满了。
其二,“避税天堂”因为具有资金流动便利的条件,会促使金融体系出现不稳定因素,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等特殊的环境之下,这个不稳定会放大很多,造成巨大的影响。
其三,会加大贫富差距。这一点很好理解,利润巨大的巨头企业通过这种方式避税,而一些中小企业甚至完全达不到避税的标准,贫富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对于“避税天堂”的施压并不是从近期才开始的,迫于压力,2018 年底,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根西岛、百慕大等司法管辖区纷纷公布新的经济实质法案,要求注册或经营的公司有实际经营活动,不能只是空壳公司。
国内可有“避税天堂”?
说到中国的“避税天堂”,很多人第一反应一定是霍尔果斯。霍尔果斯是新疆伊犁边疆口岸,人口只有10万人,但由于2011、2012年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一度成为中国最知名的“避税天堂”,很多影视传媒公司都在那里注册。
不过2018年开始政策收紧,许多影视公司申请注销,“避税天堂”逐渐陨落。
如今,又有人把目光瞄准了海南。
海南从“自贸区”改成了“自贸港”,进一步提高了开放水平,自贸港封关之前满足一定条件的个人最高个人所得税率为15%,符合条件的企业也可以享受15%的优惠税率。可以说在税率上,海南已经具备了很大的优势。
然而海南省省长冯飞曾公开强调,坚决不让海南自贸港成为“避税天堂”。企业注册地必须在海南自贸港内,必须有实质性经营场所,在监管上会十分严格。所以“避税天堂”这个称呼很难落在海南头上了。
根据新京报的报道,商务部公布2015年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数据中,我国对外投资流向荷兰、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百慕大群岛的投资共计1164. 4亿美元,占当年流量总额的 79.7%。
在“避税天堂”不断被施压的背景下,我国许多的跨国企业必然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在财务方面会面临着很大的税务压力。“避税天堂”在实行新的经济实质法案后,跨国公司必须在当地有实际的经营活动,从各方面讲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风险。
新的协议尚未实行,然而跨国企业们和想要在“避税天堂”注册的企业们该提前做好准备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