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条件日益富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颜控”出现,也有越来越多人在追求美。朋友圈里经常会有小伙伴分享自己的保养秘诀,也不避讳谈起自己的整容经历。短短几年,医美行业就已经发展繁荣起来,今天小金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医美的发展现状~
一、医美强势崛起
如果说到国内医美的发展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49年,那一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国内首次设立了整形外科。进入21世纪,多家相关公司挂牌上市,但是医美行业开始大力发展还得是在2014、2015年之后。
2012年中国医美市场298亿元,到了2019年,增长到了1769亿元,年复合增速高达29%,远超全球医美市场的个位数增速(2015-2019年CAGR=8.9%)(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即投资组合在一年内价值的平均升幅)。2015到2019年,国内医疗美容服务人均开支从46元增至103元。2020年我国医美消费人群达到1520万人,同比增幅35.7%,是医美市场增速的近7倍,半数以上都是90后。(数据来自新氧数据颜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女性医美消费趋势报告》)
中国整形美容行业协会发布的年度报告预测,到2022年,中国整形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强劲的市场需求将带动上游产品和产业快速发展。疫情的出现给医美行业也带去了一定程度的冲击,门店歇业或延迟开业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随着疫情减弱,医美行业开始全面恢复。医美概念股这些年炙手可热,被称为“女人的茅台”,去年年底在茅台表现平平的时候,医美股却能创出新高。
二、医美崛起的背后
2021年3月4日,天猫发布了一份名为“她力量”的报告,报告中称,女性不仅是新消费浪潮的推动者,也是“她经济”的创造者。天猫头部新品牌中,80%聚焦的都是女性消费需求。而颜值经济近些年逐渐成为女性经济的一大主流消费板块。在医美市场,九成消费人群都是女性。
医美的崛起是多方面的因素,从消费结构看,轻医美更受青睐。所谓轻医美指的是非手术类医美项目,比如玻尿酸填充、激光美容等等。这类项目风险较小,但是效果会反弹,所以必须要高频率,让市场需求源源不断。另外,通过医美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女性不再对整容讳莫如深,尝试微整的人越来越多。在网络上,一些明星网红等还会分享自己的医美经验,进而通过种草积累粉丝并达成跟医美平台的合作。互联网的发展是近些年医美行业发展的的重要因素。
医美意识崛起、消费者越来越年轻化、轻医美项目的普及和互联网平台的崛起,都构成了将医美从小众推向大众消费的重要原因。
三、医美行业的乱象
机构不正规,假药泛滥。
对于消费者来说,我们不仅关注医美行业的火爆,更担心的是其中是否有什么需要警惕的陷阱。其实,这样的新闻也不少见,尤其是因为整容反而毁容甚至付出生命代价的新闻。就在今年2月,有人晒出自己的受害经过,因为选择了没有项目资质的机构而导致整形失败鼻头坏死。假冒正规机构是行业中经常出现的现象,除此之外还有售卖假药的现象。
在去年曝光的一起案例中,从事化妆品经营的梁某及其团伙制造仿冒的美容注射药物,并通过培训和电商平台进行推广,将产品流向了众多“黑美容院”、个人整形工作室和广大消费者。随着梁某等人尝到了甜头,便将生意越做越大,最终抓获时,该团伙跨越六省十地、销售额已经达数千万。这些人之所以能够以假乱真,是因为研发团队全部都有博士和硕士学历,并且大多有生物工程专业背景,有药厂研发工作经历,制作出来的假药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很不安全。
消费金融平台诱导借贷
除此之外在医美行业还有一个乱象,就是各种消费金融平台。医美的消费金融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互联网医美中介平台与消费金融服务平台合作,中介平台是流量入口,消费金融平台提供贷款。另一种是消费金融服务平台与医美消费提供方合作,也就是线下模式。本质上都是差不多的,一方提供客户,一方提供贷款。目前医美消费金融市场很不规范,存在一些诱导贷款和诈骗行为,比如我们之前讲到的整容贷。如果机构不正规出现手术风险,贷款人可能会拒绝还款,这是造成医美消费金融的最大风险。更恶劣“骗贷”事件也是时有发生。
四、医美行业产业链
从生产到服务,医美上下游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原料器械生产商和下游医美机构,上游包括仪器、针剂、药品等,下游则包含了直销、代销机构、APP等,还有医美保险。
上游。我们上面也有提到,医美可以分为手术类和非手术类,也就是整形和轻医美,目前轻医美在国内不断增多,占据了大部分的比重。而轻医美在原材料方面,注射填充类以玻尿酸、肉毒素为主。根据新氧大数据,我国注射医美中,玻尿酸和肉毒素的占比达到66.59%和32.67%,占比共计99.26%。不过,由于高技术壁垒,以上游产品为主的厂商上市审批也非常严格,想要拿到玻尿酸Ⅲ类医疗器械证需要3-5年时间,肉毒素药品上市注册证需要5-8年,所以目前国内拥有资格的企业并不多。
下游。在提供美容服务的机构中,有公立医院也有民营的美容院。如果要对比数量,私立的美容院占比更大一些,但是公立医院拥有的专家和技术要更有保障,也更容易获得信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医美APP建立起来,降低了机构的营销成本,不过总体上还属于探索阶段。过度包装、原材料混乱、专业人才紧缺、医疗资源紧张、监管不到位......医美产业链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2016年,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成立。2020年,卫健委等八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医美行业的规范和治理还在进行中。
五、投资者该怎么看待医美
如果从利润来看,处于上游的原料生产与针剂生产商毛利率和净利率是最高的,而且技术要求和门槛也比较高,玻尿酸占据的份额较大,也使得以玻尿酸生产为主的企业一枝独秀,成为投资者最关注的对象。而下游的医美平台也有非常亮眼的代表,不过获客成本较高是目前还未突破的麻烦。相对来说,下游的企业盈利能力比起上游还是稍弱,处于探索阶段,可以多加关注。很多专家认为,在颜值经济崛起的趋势下,医美行业值得进行长期投资,尤其是产业链中的上游环节。不过,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和行业竞争不断加剧而造成的波动也是投资者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