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

“3.15”来临,带你了解“数字人民币”的新型诈骗!
发布时间:2021-03-18     点击率:6022

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在消费者权益侵害的事件中,有不少是诈骗行为。作为消费的一环,支付环节也是诈骗频发的领域,数字人民币推出试点后,也随之出现了一些诈骗行为,今天小金带大家了解一下“数字人民币”的新型骗局。


数字人民币多处试点


首先,关于数字人民币的详细介绍我们之前已经专门做过一期文章,还不了解的可以点击链接查看:


数字货币加热,是时候了解一下真正的它了!(图解) 

央行数字货币正式试点,带你全面了解数字货币!


下面我们来说一下数字人民币的推进进度。

 

数字人民币面向大众推广进行试点,最开始定下的“四地一场景”为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数字人民币进行试点的形式就是派发数字人民币红包。

 

  • 2020年10月,深圳首先进行了第一次试点,以数字人民币红包的方式发放至在深个人数字人民币钱包,可以在有效期内到指定商户进行消费。


  • 2020年12月苏州发放了2000万数字人民币红包,每个是200元。


  • 2021年2月,北京和成都也进行了试点活动。


  • 刚刚过去的三八妇女节,上海也在新世界城和新世界大丸百货商场进行了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活动。

 

想要参与数字人民币试点,需要先进行报名,就像买车摇号一样,不是每个人都能报名成功。以北京为例,活动共有超过252万市民预约报名,中签率仅为1.98%。成功中签的市民会收到成功中签通知,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数字人民币诈骗提供了思路。


数字人民币诈骗案例


1.中签短信诈骗


苏州最近有一起真实案例。符先生预约登记了数字人民币试点的活动,第二天就受到了预约成功的短信,还附带了一个网址链接用于登记。


image.png

图源:苏州市反通信网络诈骗中心


符先生没有怀疑,点开网址按照提示登记了自己的银行卡号、余额、密码、身份信息、手机号等个人信息。


但随后,符先生收到系统提示,卡里需要有一万元余额才能体验数字人民币,于是便将一万元转入了登记的银行账户里。

 

事后符先生查看自己的银行卡余额发现钱已经被转走,于是报了警。


1616028231374214.png

图源:苏州市反通信网络诈骗中心


这只是数字人民币诈骗中的其中一种,还有一些其他的诈骗形式存在。


2.内测App


谎称自己是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推广团队,

将自己的产品冠以“DC/EP”或“DCEP”之名在资产交易平台进行交易。邀请消费者参与测试,但要先缴纳测试资金,测试完成后双倍返还。

 

3.理财传销


冒充数字人民币推广人员,暗中混淆信息,将自己要推广的产品谎称与数字人民币绑定,向个人、个企私企进行推广服务获取收益。并且在产品中插入数字人民币的学习课件,分享编造的内测现场和新闻稿等进行以假乱真。实际上拉够了人头和资金就会跑路。

 

中签短信、内测App、理财传销,除了这几种诈骗,数字人民币领域的诈骗可能还有其他的种类,消费者如何辨别真假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如何辨别数字人民币诈骗


1.借数字人民币名义进行其他活动


比如借数字人民币名义进行邀请,但是之后却转向炒股、理财、推广、经营活动等,一般都是诈骗行为。


2.借数字人民币名义邀请加群


如果有人以入会、入股、有福利等作为诱饵邀请加入一些数字人民币的讨论群、福利群,要提高警惕,凡是加群行为都不是正规行为。


3.出现要求填写个人信息的页面


如果出现要求填写详细个人信息的页面,那么要警惕进入的链接是否是官方链接,下载的app是否是假冒app,进入的网站是否是仿冒网站。


消费者如何反诈骗


1.正确识别app和网站的官方性


消费者首先要清楚一点,官方的App只有数字人民币App及银行App,除此之外如果有别的app要求提供注册账号、密码、支付信息等都有很大的危险。而且数字人民币目前还处于试点阶段,除了数字人民币官方活动中签通知的链接外,其它来源的所谓的“数字人民币App”都是不可信的。


2.正确认知数字人民币的属性


我们在之前介绍数字人民币的文章中提到过很重要的一点,数字人民币是法定货币,与纸钞和硬币属性相同。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会用数字人民币获利、返现或者参与“数字人民币交易所”交易,这些都是欺诈行为。


3.不点击陌生链接,保护好个人信息


杜绝假冒网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访问或者回复仿冒网站、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息,避免感染病毒或泄漏信息。遇到索要个人信息尤其是数字人民币App登录和交易密码的要求要果断拒绝。如果遭遇了信息泄露要及时报警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随着数字人民币越来越多地推广和试点,一些不法诈骗也会随之出现,消费者应该主动去了解数字人民币,这样才能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数字人民币的“新”来进行诈骗。消费的过程中,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