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又来了,最近朋友圈里的微商异常活跃,淘宝上每天都有无数个直播。双十一已经不是最开始大家调侃的“光棍节”,成为了无数人翘首以盼的大型购物节。而双十一繁荣的背后各大机构的金融战打的火热,今天小金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2020的双十一火热开启
每年的双十一都会提前预热,今年的双十一与往年相比似乎晚了一点,10月21日零点正式开始预售,并且这一天也天猫开始了“养猫”游戏。头部主播当天上了热搜,直播间也是火热不断。天猫还提出“双11比往年多3天”的概念,消费者可分两 波购买,11月1日—3日是第一波,11月11日为第二波。
除了跨店铺、全品类可用的满减优惠,各电商平台还推出包括“超300亿现金补贴直接发”,先发红包后消费等规则。越来越复杂的规则让网友直呼“看不懂”!
其实,双十一不仅是消费者的一次狂欢,也是各大金融机构的一次对决。
今年的双十一尚未结束,我们就借往年的双十一来说一说这场国内每年规模最大的购物节背后的金融战,主要是消费金融、支付层面和金融科技的PK战。
1.消费金融领域的争夺
消费金融是指由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包括消费贷款在内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2019年双十一,仅双十一当天的0点到凌晨1点,也就是大家付尾款集中的时间,从京东数据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来看,京东白条支付交易额同比增长450%,7个小时内,白条支付交易额超过2018双十一全天的数据,白条平均提款额为2800元/人。此外,京东金融还为供应商及第三方提供了300亿元贷款支持。
而去年支付宝的花呗也特意选在了10月19日至11月7日,用户可以领取花呗临时额度,领取后生效,至11月12日24时失效。
除此之外,唯品金融推出网购分期服务唯品花,提供3、6期分期免息;苏宁金融也推出了类似的“三零分期”活动,即3-12期分期付款,0首付、0利息、0手续费。
电商对于消费金融的重视可见一斑。
除了电商,还有很多小型的助贷机构都把双十一作为一个绝佳的获客机会,他们会在这天降低审核门槛,提高审核速度,争取抢在竞争对手之前提供“秒批型”消费信贷产品。
2.支付领域的比拼
除了消费金融,另一个比拼领域就是支付。除了支付宝,支付领域涉及比较多的就是信用卡机构。某银行在去年双十一之前早早就成立了百人保障备战小组,人员构成涵盖前、中、后台十余个部门,在双十一前夕进行多项系统升级和测试演练,确保双十一当天刷卡支付体验便捷与刷卡交易安全。
双十一的交易量大,交易额高,去年双十一前3分钟,刷卡交易额便突破10亿元,1小时内突破50亿元,截至当天9点17分,刷卡交易额已迈过百亿大关。支付是否顺畅是每个消费者十分关心的问题,这关系到自己想抢的商品能不能顺利抢中。经过这些年双十一的打磨,支付领域在提前准备和测试阶段已经应对的十分熟练了,不知道今年的交易额能不能创下新高。
3.金融科技的PK
以天猫为例,2016年天猫双十一成交总额突破100亿元用时6分58秒,2017年用时3分01秒,2018年用时2分05秒,2019年用时1分36秒。随着成交额越来越大,用户量越来越多,每一年对于平台科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0:00~0:10通常是交易发起最集中的时间段,也是清算、支付、银行各机构承压的关键区间。
2010年“数据库差4秒就崩溃”的教训后,支付宝开始意识到技术瓶颈,从“堆”服务器的IOE设备方式转向自主研发分布式数据库,并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全面迭代。此后,每年逐步的配置、调优,数据上云,再到刷脸、指纹支付等方式极大缩短支付时间。
2018年双十一之前,网联和相关银行、支付机构进行了24次压力测试。其中有三次处理峰值超过11万TPS,最高达到过12万TPS,持续时间都将近10分钟。
当年双十一过后,网联清算平台公布了 “双11”运行当日的数据:处理跨机构交易共计11.7亿笔,相应跨机构交易处理峰值超过9.2万笔/秒。
对于提供技术支撑的机构来说,每年的双十一都要从几个月前就开始备战,每年越来越高的销售额对金融科技领域是压力也是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