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

提醒︱央行新规,微信、支付宝扫码付款每日限额500元?你可能误会了!
发布时间:2018-04-08     点击率:3876

最近,央行发布的条码支付新规霸屏了。看到扫码支付日限500元的消息,很多人抱怨额度不够用。其实,大家误会了,日限500元只是针对静态条码,如扫商家贴在摊位的二维码的付款方式。根据央行调查表示,500元限额已满足绝大部分的用户需求。如果消费超500元,商家扫用户条码方式收款则不受此限制。


此外,条码支付告别“无证驾驶” ,支付机构提供条码支付服务必须持牌经营,将对条码支付额度进行分级管理,进一步保障大家的支付安全。


微信图片_20180402155428.jpg


提醒:欺诈手段多,扫码小心这些坑!

  

1、静态条码被“调包”

  2017年3月,江某误扫了共享单车上被掉包的二维码,将99元押金转入不法分子账户,无法追回。目前,部分特约商户(小微商户)用静态条码作为收款码,但静态条码容易被调换,如果扫描不法分子调换的条码支付,资金将付给不法分子,导致商户无法收到钱款。


2、利用收款码伪造交通罚单等

  2017年3月,南京的邹先生在车上发现一张违停罚单,并附有二维码“扫码可缴费”。扫描二维码后显示“违章处理,转账200元,点击确认”。核实发现是假罚单。

  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图省事的心理和有时存在粗心大意的情况,基于日常生活消费、公共事业缴费(水、电、燃气费等)、交通违章发单缴费等应用场景,编造虚假的缴费信息通知或提示,同时放置或印制伪造的条码,误导客户扫描伪码,实施欺诈。


3、嵌入木马,扫码被盗刷或窃取信息

  不法分子将木马病毒程序嵌入到其生成的条码当中,一旦误扫了此类条码,手机就可能中毒或被他人控制,导致账户资金被盗刷、个人敏感信息泄露等风险问题发生。近期“清理僵尸粉”骗局也属于这种类型。


4、诱骗消费者发送付款码后盗刷

  不法分子以金钱或物质奖励、优惠等诱导消费者向其发送付款码,之后迅速实施盗刷。2016年8月,参加了“集赞送礼品”活动的云南杨小姐联系商家换取奖品,商家不断要求杨小姐发送付款码,最终成功盗取了其账户资金。


5、虚假网店发收款条码实施欺诈

  在网购过程中,存在不法商户在消费者支付环节骗取其使用购物平台监控外的扫码方式进行付款。南京的沈小姐在网购选好衣物后,通过店家发来的二维码进行手机付款,但之后被对方拉黑,损失约2000元。


6、利用小礼品等奖励诱导扫码注册

  不法分子采用赠送小礼品的方式,诱导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并在注册页面填写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等相关信息,随后将个人身份信息转卖获利。


微信截图_2018040813492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