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新闻

大力推进“金惠工程” 提高国民金融素质教育水平
发布时间:2014-04-08     点击率:2194

  (作者:吴晓灵 刊登于《金融时报》2014年3月29日第5版)

没有一个具有基本金融知识和正确金融观念的公民群体,中国的金融体系的健康与安全就没有基础和保证,中国的金融强国地位就无从谈起。因此,在未来的金融改革发展规划中,要把对公民的金融基础知识普及教育和信用文化的培育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要将金融启蒙和教育纳入国家战略和法制化的轨道。 

  “金惠工程”是由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于2008年发起的以农村为重点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和培训的全国性公益项目。初期目标是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我国中西部592个国家扶贫重点县中选择100个县,对农民、县以下小型农村金融机构从业者、当地政府涉农领导干部进行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和业务培训。宗旨是通过系统广泛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和培训,逐步提高农村民众的金融素质、改善农村的金融生态系统、推动农村金融业的发展,从而助推国家扶贫开发事业。

  由于主客观原因,“金惠工程”在各地的实施效果差异很大。但整体来讲,该项工程在普及金融知识、培育信用文化、提高基层金融机构业务能力、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受众和当地政府的欢迎和支持。6年来,中国教育基金会在没有现成经验参考的情况下,摸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国民金融素质教育模式,难能可贵。在实施“发展普惠金融”这一国家发展战略的新形势下,如何认识广大农民乃至国民金融素质教育的意义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建立金融强国,国民金融素质教育是基础

  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公民的金融知识水平和信用文化状况等方面的金融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金融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从国际经验来看,金融业发达的国家都非常关注本国公民金融素质的提升,注重调查了解本国公民金融素质的构成和动态变化情况,并从国家层面有意识地引导和培育本国公民金融素质的提升。我国正在迈向经济大国和金融强国。金融教育水平和普及程度将决定中国金融未来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没有一个具有基本金融知识和正确金融观念的公民群体,中国的金融体系的健康与安全就没有基础和保证,中国的金融强国地位就无从谈起。因此,在未来的金融改革发展规划中,要把对公民的金融基础知识普及教育和信用文化的培育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要将金融启蒙和教育纳入国家战略和法制化的轨道。要从金融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和提升公民金融素质的重要意义。

  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是农村 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环节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三农”是发展普惠金融首先要关注的领域。多年来,农村金融改革一直是农业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金融改革领域的难点之一。应当肯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们在农村金融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应当看到,农村金融仍然处于落后的状况,仍然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农村金融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于农村金融改革进展缓慢的状况,我们应该在改革的认识和路径上有一个深刻的反思。以往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强制性行为,而非自下而上的诱发性行为。自上而下的方式降低了制度变迁的时滞及摩擦成本,但未能体现农民的需求和意愿,未能调动农民参与金融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没有提高农村金融的效率。所以,在下一步的农村金融改革中,应该从政府主导变为政府引导,从农村金融机构的调整转变为农村金融机构的重构。在着力提高农民金融知识水平,提高其金融素质,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的基础上,培育惠民心、接地气,真正为农民服务的金融机构。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积极倡导实施“金惠工程”,目的是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进行金融知识教育。使他们学会并利用小额信贷脱贫致富;对县级以下农村金融机构及小额贷款机构的从业者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对县、乡(镇)的领导干部和涉农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农村金融改革、小额贷款、农业保险(放心保)及合作经济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提高运用金融产品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所有这些的着眼点是,立足长远,通过广泛深入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和业务培训,逐步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环境,为农村金融的改革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相信,“金惠工程”的实施和推进,将会从根本上推动农村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金融扶贫 教育先行

  扶贫开发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2001年,我国公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20年》。该纲要将扶贫的重点布置在14个片区。这些片区均分布在偏远山区,经济金融相对落后是最为显著的特征。

  扶贫连片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行业、各个部门的协作。其中,金融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国内外的经验表明,欠发达地区和产业的崛起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成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并形成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为在现代经济格局下,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发展金融业,首先要建立起必要的金融生态系统。而民众的金融知识水平、信用观念、风险意识等方面的金融素质是金融生态环境中基本的要素。所以,金融支持连片开发首先要从提高民众的金融素质入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扶贫先扶智”,“先富脑袋,后富口袋”。在实践中,应金融知识支持在前,信贷资金支持在后。

  调查显示,我国公民特别是农村地区民众的金融素质整体来讲不容乐观。因此,关注公民金融教育、提高公民金融素质已成为非常紧迫的任务。没有与经济、金融发展速度和水平相匹配的公民金融素质,就不具备经济、金融发展的广泛基础,因此,我们呼吁全社会关注公民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和金融素质的提高。对公民的金融素质教育应该是全社会、多途径、多形式、全覆盖地进行。金融知识普及的形式不能囿于课堂教学,也不应只关注专业院校的学生。相应地,教育的主体也不应只限于教育部门。而应当借鉴经济发达国家全民教育的模式,采取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教育的对象要从中小学生一直到退休的老人。教育的地域要覆盖城市和农村。

  美国著名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说,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国库的殷实,不取决于它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中国金融业未来发展之广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金融素质教育水平的高低。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在普及金融知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过去的几年中,通过实施“金惠工程”,在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实现了“金惠工程”的第一步目标,即开发出一套适用的金惠工程教材(农户教材、农村中学生教材已正式出版发行,资金互助社教材也即将出版);摸索出一个可行的运作模式;培养出一支能干的志愿者队伍。希望金融主管部门、实施“金惠工程”地区的党政领导部门、人民银行分支行、各金融机构以及广大的志愿者再接再厉,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拓展这项工程。同时,也希望全社会充分认识国民金融素质教育的深远意义,积极支持和参与这项工程。

  (吴晓灵:2008年—2012年任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2013年至今任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名誉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