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

银保监会点名,什么样算诱导过度借贷?
发布时间:2021-01-06     点击率:8011

近些年关于借贷方面的消息可以说层出不穷,特殊情况下,借贷成了一个关键问题。各个平台为了吸引客户可是花样百出,可是很多手段都属于诱导借贷。基于前几天银保监会正式点名诱导过度借贷,今天小金就跟大家聊一聊~


银保监会点名公告


12月29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警惕网络平台诱导过度借贷的风险提示”。这其实已经是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今年以来第六次发布风险提示。之前还发布了关于信用卡借贷、金融直播营销等风险提示,我们其实往期的文章中也有谈到过。


image.png


而此次风险提示,银保监会特别点名了一些网络平台的网贷营销罔顾消费者利益,利用“土味”“奇葩”广告吸引流量,套取客户信息。说到利用广告来吸引流量,诱导贷款,我们就难免会想到前段时间某平台那个传遍了朋友圈的广告。


如何利用土味广告诱导借贷


前段时间,某平台一个“土味广告”大为流传,引发了诸多讨论。


这个广告大体是这样的:在飞机上一位女士不舒服,旁边一位男子询问空姐能否开窗通风或者换一个位置,但遭到周围人的嘲讽。空姐给出建议,可以进行升舱。但是男子在钱上犯了难。


这时一位西装革履的男士挺身而出,说:我来帮你付!当我以为这是一个助人为乐的故事时,这位男士拿走前面需要钱的这位男子的手机,帮他开通了15万额度的借贷。


“晕机升舱可以解决吗?”

“为什么可以直接给别人开通贷款?”

“说好的借钱就是让别人贷款?最后还不是得人家自己还?”

“升个舱需要借15万吗?”


image.png


这则广告引起了很多网友的质疑和讨论,同时一些“打工者借钱给女儿过生日”“借钱吃饭”等相关借贷广告也被搬出来,指出其中存在诱导借贷且价值观扭曲的问题。随后该平台下架了视频,并且进行了公开道歉。


这样的广告存在哪些问题


近些年此类土味借贷广告数不胜数,通过借贷可以“迎娶白富美”、“拥有美好生活”这样的观念也随之传达了出来。还有的只强调还款利率低,绝口不提风险。


正如一些网友所说,这类广告不仅在价值观上会对人产生误导,还会让一些不了解借贷的人做出后悔的决定以致于背负债务。


除此之外,此类广告可能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法律问题。比如对金融产品或服务未合理提示或警示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承担风险责任;未正确告知消费者借贷产品实际利率;通过引人误会的内容误导消费者,诱导消费者过度消费等。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广告


这种“土味视频”看起来格调不高,但实际上很多大型的平台都在做,这其中有何原因呢?


1.源于短视频的火热


说起创作形式,大体上现在传播效果最好的无疑是短视频领域。短视频可以快速打造和传播,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在进行短视频创作。


2.符合借贷人群口味


借贷人群,尤其是小额借贷人群有几个特点:低收入、低学历、风险意识差、资质不高。这类人群在银行很难借到钱,正是一些借贷机构的目标客户。“土味视频”简单直白、诱导性强,正好迎合了这一类人的口味。


借贷市场还存在哪些问题


除了以上我们提到的利用“土味广告”诱导过度借贷,银保监会指出了借贷市场还存在的许多问题。


1.信息披露不当,存在销售误导风险。比方说我们上面提到的,只说利息低,却绝口不提其中蕴含的风险,还有“服务费”“手续费”“逾期计费”等相关信息。借贷者接收不到这些信息,等到遇到的时候就追悔莫及了。


2.过度包装营销,陷入盲目无节制消费陷阱。这与我们提到的诱导过度借贷有相似之处,都是传达一些错误的价值观,美化借贷和超前消费,会给一些青少年和对金融知识了解较少的人产生误导。在这一点上,银保监会还提到了未成年人贷款追星的现象,娱乐圈内集资、打榜、应援的现象十分严重。


3.过度收集、滥用客户信息,存在个人信息使用不当和泄露风险。很多平台不仅会诱导借贷,还会将借贷者的个人信息进行过度的收集,并且在不通知用户的情况下就将用户信息进行流转倒卖,严重侵害消费者的信息安全。


4.无序放贷,导致过度负债。有些借贷平台在审核方面极其宽松,额度也给的很高,根本不综合考虑借贷者的经济情况,尤其是给一些在校的学生和未成年人过度放贷,而后又暴力催收,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


作为消费者应该如何应对


1.理性消费,量入为出。借的时候要考虑还的问题,看清楚借贷产品的详细信息,好好评估一下自己的经济实力,切忌借了还不上。


2.合理使用借贷产品,切勿“以贷养贷”“多头借贷”。有的消费者会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借贷,借这个还那个,信用卡领域也颇为常见。但是这种方式隐患很多,会让人对借贷消费产生过度依赖,一旦有一方断裂,就会面临巨大的困境难以维持。


3.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借贷。我们常常看到的借贷小广告,有些是大平台有些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平台,如果说大平台是为了吸纳新客户,那小平台多半还有诈骗风险。不明的电话、链接、邮件不要点,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